浦江班情况介绍
日期:2018-12-21 15:14:14 作者:产学研基地管理中心

一、基本情况

20141218日,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举行共建“浦江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合作协议,自2015年起,选拔组建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简称浦江班),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交互学习,毕业后优先到中国农业银行就业。目前已组建20142015201620172018级学生(共5个班级)。



二、合作开展情况

(一)修习要求

浦江班的学生在校期间须修习“商业银行服务规范与职业伦理”、“零售业务”、“对公业务”、“投资银行与资产服务业务”、“国际业务”、“同业业务”、“电子银行与支付结算业务”及“风险与合规管理”等8个版块的实务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教学第一线教师和农行管理第一线骨干业务人员等共同设计开发,是具有品牌属性的“产权式”课程。通过实际业务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成长为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具有胜任银行各实务部门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农行也将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让浦江班的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银行工作,使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体验到真实的职场环境。

(二)师资规格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将遴选优秀师资到农业银行见习或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实时掌握金融行业前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实务水平。与此同时,学院聘请农行业务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务课程授课任务,参与“浦江学院”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此外,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还会与农行合作编写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共通互融、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认定有机统一的特色教材。

(三)培养目标

遵循“通专结合、以专为主、立足金融、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和金融基础理论,熟悉金融和经济法律相关知识,全面接受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熏陶和岗位实习实践训练,能够在农业银行等银行业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研发和实务工作,具有复合知识、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江学院(以下简称浦江学院)采用校、行合作办学模式,是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依托自身优势,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人才的一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农行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农行专家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单独组班。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交互学习,毕业后优先到中国农业银行就业。

(五)培养要求

既注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直接进入农业银行相关部门实习,熟悉银行管理制度、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熟练掌握各类金融投资具体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具有胜任银行各实务部门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六)课程建设

1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品牌课程内容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一)商业银行服务规范与职业伦理

农业银行讲座1

上海农行改革发展概况

农业银行讲座2

农行行纪行规及职业道德

农业银行讲座3

网点文明服务规范与职业礼仪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4

上海农行现金结算业务介绍

农业银行讲座5

上海农行个人金融业务介绍

(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6

上海农行公司金融业务介绍

农业银行讲座7

上海农行机构业务介绍

农业银行讲座8

信贷管理基础

农业银行讲座9

上海农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介绍

(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服务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10

上海农行投资银行业务介绍

(五)商业银行国际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11

上海农行国际业务介绍

(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12

上海农行金融同业业务介绍

(七)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与支付结算业务

农业银行讲座13

上海农行银行卡业务介绍

农业银行讲座14

上海农行电子银行业务介绍

(八)商业银行风险与合规管理

农业银行讲座15

风险管理基础

农业银行讲座16

银行合规文化与合规管理

浦江班的学生在校期间须修习“商业银行服务规范与职业伦理”、“零售业务”、“对公业务”、“投资银行与资产服务业务”、“国际业务”、“同业业务”、“电子银行与支付结算业务”及“风险与合规管理”等8个版块的实务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教学第一线教师和农行管理第一线骨干业务人员等共同设计开发,是具有品牌属性的“产权式”课程。通过实际业务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成长为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具有胜任银行各实务部门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成效

(一)已组建四个年级的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

浦江学院采用校、行合作办学模式,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人才。2014-2015级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农行专家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单独组班。2016-2017级浦江学院班纳入春季高考招生,2016级金融学招生计划40名,实际招生41名;2017级金融学招生计划40名,实际招生40名。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交互学习,毕业后优先到中国农业银行就业。

(二)开发“产权式”课程

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金融学院共同开发“产权式”课程,由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人力资源部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具体实施,金融学院遴选8名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学校和农行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

(三)设立特色教材建设专项

教材实行双主编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担任。教材编撰根据学校、行业及社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基础理论,及时汇总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编写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共通互融、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认定有机统一的特色教材,并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理论与实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现已出版2本教材。

(四)组织开展专业实习

20162017年暑假,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人力资源部组织安排38名学生到下辖的营业部开展为期1月的专业实习。给每名学生配备1名一线骨干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实务指导。人力资源部要求每个实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实习评价和实习成绩),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就业招聘的依据。

(五)实施校园招聘会

20171019日,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201室举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专题校园招聘宣讲会,我校首届浦江学院班全体学生参加此次宣讲会。本次校园宣讲会包括农行那些事、经验分享、你问我答三方面内容。本次宣讲会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加深了行校的融合和交流。


(六)浦江班学生出国交流

支持20144名学生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开展为期1月的学习交流活动。

四、特色与亮点

(一)发挥各自优势

充分利用高校与银行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二)弥合供需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加强创新转化

推进创新发展、创新协同、创新创业、创新孵化、创新产业、创新科技以及创新产学科研转化。

(四)做好平台建设

构筑协同创新平台,凝练育人基地的研究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五)推进学生科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优秀学生开展学术科创和浦江学院教改活动。(见附件一、二、三、四、五)

五、社会影响

(一)家庭影响

家长普遍反应,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家庭提前定位子女的职业,并有规划地准备职业生涯;同时加强子女在课程学习和岗位实习中对自我的认知。

(二)行业影响

农业银行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汲取高校的知识养料,并在实践中探索选人、用人的模式,也有利于培养一支双师型的员工梯队;同时农业银行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也激励其他金融机构效仿实施金融知识进高校及后续人才储备计划。

六、应用及推广

(一)构建体制机制,探索行校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

(二)丰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行校合作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四)继续推进教材及教辅资料体系的建设。

(五)建立一支兼具实践应用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六)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推动行校协同创新。

七、今后的发展展望

(一)充分利用高校与银行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构筑协同创新平台,凝练协同创新育人的研究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优秀学生开展学术科创和浦江学院教改活动。

(五)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创建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分享到:
相关信息